2015年,隆昌县深入实施“三大发展战略”,积极采取一系列“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”的政策措施,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交通网络化、旅游品牌化“五项任务”,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。一、综合
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0%,人均GDP36029元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.09亿元,增长3.8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.1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7.67亿元,增长14.1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.5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.27亿元,增长9.2%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.4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.48:63.37:24.15。
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43.46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4%,占GDP比重为61.6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.8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12.82亿元,增长4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97.49亿元,增长14%;第三产业增加值33.15亿元,增长9.7%。
全年万元GDP能耗为0.904吨标准煤,同比下降8.3%,其中: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.265吨标准煤,同比下降6.8%。
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.7亿立方米以内;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23%。
二、农业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4.3%;增加值29.09亿元,增长3.8%。
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652公顷,比上年增加442公顷;油料播种面积5915公顷,增加103公顷;蔬菜播种面积8766公顷,增加421公顷。
全年粮食总产量27.23万吨,同比增长4.7%,其中:夏粮2.47万吨,下降2.4%,秋粮24.76万吨,增长5.4%;水稻17.71万吨,增长5.7%;玉米3.24万吨,增长3.2%。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:
指 标 | 2015年 | 同比±% |
粮食(万吨) | 27.23 | 4.7 |
#水稻(万吨) | 17.71 | 5.7 |
玉米(万吨) | 3.24 | 3.2 |
油料(万吨) | 1.09 | 2.5 |
#油菜籽(万吨) | 0.85 | 2.9 |
蔬菜(万吨) | 39.07 | 6.2 |
水果(万吨) | 3.55 | 3.0 |
全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14.72万亩,营造林0.2万亩。义务植树60万株,新育苗30亩,培育各类苗木74.7万株。
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.72亿元,增长1.7%;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1.51亿元,同比增长1.3%。主要畜牧产品列示如下:
指 标 | 2015年 | 同比±% |
肉类(吨) | 47783 | -0.9 |
# 猪肉(吨) | 32599 | -3.0 |
牛肉(吨) | 430 | 5.1 |
羊肉(吨) | 529 | 5.2 |
禽蛋(吨) | 8479 | 0.5 |
蚕茧(吨) | 445 | -2.8 |
出栏肥猪(头) | 456253 | -3.0 |
年末生猪存栏(头) | 326010 | -4.1 |
年末大牲畜存栏(头) | 11383 | 0.0 |
年末羊存栏(只) | 36041 | 0.0 |
小家禽出栏(万只) | 803.33 | 0.1 |
水禽出栏(万只) | 616.0 | 4.4 |
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050公顷,增长1.5%;水产品产量3.05万吨,增长2.8%。渔业产值4.4亿元,增长9.3%;渔业增加值2.8亿元,增长9.3%。
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.54万亩,实际灌溉面积26.15万亩,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.46以上。新建城乡供水管道14.34公里,解决了3.0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99.4亿元,同比增长15.1%,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.2%。其中:纺织业实现产值66.4亿元,增长18.4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.0亿元,增长20.4%;食品兽药业实现产值105.9亿元,增长17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.9亿元,增长16.4%;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67.6亿元,增长15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.7亿元,增长15.2%;机械汽配业实现产值87.8亿元,增长18%,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.3亿元,增长15.4%。从业人员22288人。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.3%,拉动GDP增长8.8个百分点。主要工业产品列示如下:
指 标 | 2015年 | 同比±% |
饲料(万吨) | 36.76 | 24.8 |
纱(万吨) | 26.02 | 20.8 |
白酒(千升) | 3.20 | -48.1 |
合成氨(万吨) | 3.21 | -17.5 |
玻璃包装容器(万吨) | 34.87 | 7.3 |
全年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0.5%;总资产贡献率39.8%;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2.4万元/人;产品主营业务收入378.34亿元,增长13.9%;利润总额22.33亿元,下降0.3%。
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承载面积14.5平方公里,园区内投产规模企业达到64户,实现产值300.8亿元;化学工业园承载面积1.75平方公里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.98亿元,实现产值26.5亿元;玻陶工业园承载面积0.37平方公里,实现产值36.5亿元。
年末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7户,期末从业人员31157人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8.47亿元,增长20.1%,建筑业增加值13.72亿元,增长13.0%,实现利润总额14041万元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8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8.8%,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4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.8%。建筑企业自有机械设备1646台,机械总功率15485千瓦/时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.66亿元,同比增长18.0%。其中:一产业投资7.24亿元,增长68.1%;二产业投资37.98亿元,增长7.2%,其中工业投资37.6亿元,增长6.6%,
三产业投资106.43亿元,增长19.9%。
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构成表
单位:万元
指标 | 累计完成 | 同比增长% |
全社会投资合计 | 1516576 | 18.0 |
1、基本建设 | 546269 | 30.1 |
2、产业投资 | 377245 | -2.9 |
其中:制造业 | 312604 | -2.2 |
3、房地产开发投资 | 215458 | 19.2 |
4、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 | 373434 | 27.7 |
5、其他投资 | 4170 | 28.3 |
五、招商引资
全年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105.22亿元,增长16.0%,其中:引进国内省外资金86.82亿元,制造业到位资金74.57亿元,占到位资金总额的70.9%。
六、交通、通信和邮电
全年旅客周转量610419万人公里,增长24.0%;货物周转量148092万吨公里,增长26.0%。全县公路运输总里程1772公里,其中:国道108公里,省道77公里、县道337公里、乡道108公里、村道1140公里、专用公路2公里。城区内有公交线路11条,城区内道路总长205公里。
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216万元,其中:邮政业务量5301万元,同比增长31.9%;电信业务总量15915万元。家庭宽带实现全覆盖且接入能力达10兆比特每秒。
七、贸易、外经和旅游
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.27亿元,增长12.6%。分地域看,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47.0亿元,同比增长16.3%;县以下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31.27亿元,同比增长7.6%;分行业看,批发业12.7亿元,增长9.5%;零售业47.38亿元,增长35.1%;住宿业1.29亿元,增长10.2%;餐饮业16.9亿元,下降21.9%。
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026.2万美元,下降17.9%,其中出口创汇3953.5万美元,下降18.5 %,进口总额72.7万美元,增长3.9%。全县共有获权企业77户,其中:2015年新批获权企业6户。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,外派劳务1100人次。
年末共有有2个国家AAAA级景区(石牌坊景区和古宇湖旅游区)、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(古宇湖)。全年接待游客 587.67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38.97亿元,增长24.4%。
八、财政、金融
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8.44亿元,同比下降12.2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.39亿元,同比增长13.6%,其中:税收收入5.7亿元,增长10.9%;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.81亿元,同比增长11%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.08亿元。
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.25亿元,比年初增加25.77亿元,增长14.1%。其中: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81.7亿元,比年初增加24.62亿元,增长15.7%;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.37亿元,比年初增加4.92亿元,增长5.9%。存贷比为42.4%。
九、科学技术和教育
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.05亿元,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21.0%。组织实施县以上各类科技划项目103项,其中:结转项目37项,新上项目66项;支撑计划32项,星火计划37项,科技成果转化(推广)计划23项,软科学计划 7项,其他4项。申请国家专利266件,实施专利转化项目53项。
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89所,在校学生78561人,教职工4961人,其中专任教师4592人。有小学56所,招生7280人,在校学生47316人,专任教师2401人,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100%,小学辍学率为零;全县有普通中学30所,招生10058人(初中6255,高中3803),在校学生29688人(初中18742人,高中10946人),专任教师2071人(初中1460人,高中611人);全县有职业教育学校2个,在校学生1437人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%,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98.5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2.7%,初中毕业率为99.3%,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.2%,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零,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率为85.0%,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100%。重点上线508人,本科以上上线1906人。为65158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,为66402人提供了免费教科书,为5000名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。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全年创作、发表(含展演)各类文作品627件,其中:文学类作品66件,美术类作品75件,书画类作品187件,摄影作品82件,音乐作品3件,曲艺作品4件。上送参赛参展各类文艺作品102件,获市级以上奖励的14件;图书馆接待到馆读者年均8万余人次,书刊流通7万余册次/年。
年末有电影院1个,文化馆1个,综合文化站18个,县图书馆总藏量4万余册。广播电视台1座,乡镇广播电视站19个,广播、电视覆盖率均达100%。共有光缆主干线3560公里,新发展宽带用户15800户,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13.8万户。
年末有医院、卫生院22个,床位3462张,卫生技术人员2243人,其中医生276人,卫生防疫人员170人。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.4张,每千人常住人口执业(助理)医师数2.17人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,共有村卫生站735个,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.86‰,婴儿死亡率3.22‰;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97211人,参保率为99.8%。
全年参加省级比赛获金牌4枚,银牌3枚,铜牌6枚;参加市级比赛获金牌85枚,银牌59枚,铜牌51枚。
十一、市政建设与环境保护
年末建成区面积24.6平方公里,新建城市道路面积475.37万平方米,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2.11平方米,县城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.2公里,建成区道路面积率为16.18%,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4.28万平方米,建成区绿地率35.56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.84平方米。建成一、二级地下管网干管36公里,管网覆盖率达98%。供水量1024万吨,县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6%,水质综合合格率100%。对全长43公里的隆昌河进行了综合整治,按“50年一遇洪水位”加0.5米浪高修筑防洪堤。县城有消防站一处,有布局合理的消火栓90个。利用占地3.3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和13.3万平方米的莲峰公园设置了2个大型应急避难场,结合学校和公园设立9个中型应急避难场,实现了步行10分钟就能到应急避难场所的目标,在19个乡镇设置了布局合理的室外应急避难场所。
全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081.89吨、氨氮排放1144.93吨、二氧化硫排放4884.89吨,氮氧化物排放1083.67吨;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%;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9.49%,功能区环境噪声54.6分贝。污染源治理累计投入资金190.96万元,完成污染治理企业2家;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3%,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42%以上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%,环境影响评价和“三同时”制度执行率为100%。
十二、人口
据公安部门统计,年末人口总户数316489户,户籍人口77.84万人,比上年减少0.87万人。其中:农业人口57.68万人,非农业人口20.16万人。常住人口64.68万人,其中:城镇人口33.27万人,乡村人口31.41万人,城区所在地人口21.5万人,城镇化率为51.44%。全年出生人口7433人,人口出生率11.65‰,死亡人口4609人,人口死亡率6.62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.03‰,出生人口性别比(男:女)为104.63:100。
十三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498元,增长8.2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13元,增长9.6%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(CPI)比上年上涨1.6%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3.89亿元,增长10.2%,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42036元,增长15.1%。
建成区常住人口中低收入家庭6252户,实物配租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5860户,租赁补贴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392户,保障性住房保障覆盖率100%。
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3756人,其中:城镇居民65021人,职工58735人;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11.43万人;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4.38万人;参保缴费人数11.52万人。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机构38个,床位4123张,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3.7张,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17人,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464人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为100%。
注:常住人口和劳动工资为快年报数据。